淳厚基金陷流动性危机:股权内斗引发机构资金撤离与产品清盘潮
- 国际
- 2025-02-20 13:41:20
- 833
2025年2月,个人系公募淳厚基金因股权纠纷持续发酵、机构资金大规模撤离及多只产品濒临清盘,引发市场关注。截至2月19日,公司年内已有9只基金触发清盘预警或进入清算程序,管理规模较2024年中期缩水超34%。 淳厚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因机构持有比例过高(部分达100%),在2024年四季度遭遇集中赎回。例如,淳厚瑞明基金规模从16亿元骤降至24万元,淳厚稳嘉、淳厚稳悦等基金更因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线被强制终止运作。 机构资金撤离直接导致公司管理规模缩水,2024年四季度末淳厚基金规模为231亿元,较年中352.94亿元缩水120亿元,缩水幅度达34.5%,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减少65.86亿元。 资金撤离背后,公司持续三年的股权纠纷是核心诱因。2022年,二股东柳志伟通过私下协议收购三股东李雄厚、四股东董卫军股权,试图控股公司,但与实控人邢媛爆发冲突。2024年9月,上海证监局认定股权转让违规,责令柳志伟清退股权,但后者隐瞒中国香港居民身份并拒绝配合整改,导致监管调查升级。2024年12月,淳厚基金因阻挠监管检查被立案,成为首家公开对抗监管的公募机构。 面对流动性压力,淳厚基金采取“修改清盘条款”延缓产品终止。例如,淳厚益加增强、淳厚时代优选将清盘触发条件从“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”放宽至60个工作日,并增设持有人大会审议环节。但市场反应冷淡,截至2月19日,公司仍有淳厚利加等4只产品净值连续30日低于清盘线。 淳厚基金的困境暴露个人系公募的治理短板。上海证监局明确表示,对“干扰监管执法”行为零容忍,将持续推进立案调查。行业分析指出,中小机构若缺乏股东支持与投研竞争力,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收窄。
有话要说...